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周边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地区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推动我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共赢、融合共生,开创了周边外交新局面,对亚洲的崛起和世界的良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的一年里,“澜湄签证”落地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实质性完成,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中吉乌铁路项目由设想付诸实施……地区合作涌现蓬勃动力,为各方互利共赢打开增量空间,我国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步伐更加坚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始终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促进周边发展,同地区国家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
坚定不移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是保持良好的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外部条件。2024年,习近平主席中亚之行树立起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睦邻友好新的里程碑,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年内相继访华,印度尼西亚新总统当选和就职后两度首访中国……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利益融合更加紧密,友好互信不断深化。着眼未来,要坚持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帮助广大周边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的“蛋糕”,让中国式现代化惠及更多周边国家,为地区团结、开放和进步提供新的助力。
深化合作巩固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大力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截至目前,9个周边国家与中国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2个陆上邻国与中国通过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建立起了贸易伙伴关系。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加大了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力度,增进了与周边国家之间人、财、物、智的流动性。着眼未来,要继承历史传统,顺应时代潮流,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双翼和抓手,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同周边国家一道实现共同腾飞、和平发展。
着眼未来展现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 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中国—东盟合作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典范,也是中国积极践行制度型开放的样板。在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主办的东博会、峰会应运而生、因时而兴,20多年来累计举办1000多场经贸活动,吸引130多万客商参展参会。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自2020年开始已连续5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推动与周边国家贸易畅通、深化经贸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明显成效。着眼未来,要坚持讲好中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故事,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强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